口服藥物都要經過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過程,其中藥物的吸收是影響藥物在體內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其吸收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與藥物因素、劑型設計、機體生理因素和藥物療效之間等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诜幬镌谖改c道吸收后,首先進人肝門]靜脈系統(tǒng),部分藥物在通過腸粘膜及肝臟時,可被代謝滅活而使進入人體循環(huán)的藥量減少,藥效降低,因此可通過改變給藥形式去避免首關效應,提高人體的吸收率。
按照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tǒng)(BCS),藥物可分為四大類,I類藥物是高溶解性、高滲透性; II類藥物為低溶解度、高滲透性; I類藥物是高溶解度、低滲透性; IV類藥物是低溶解度、低滲透性。I類藥物在人體中基本不存在生物利用度問題,吸收率較高,易制成口服制劑;其它藥物的口服吸收幾乎均存在問題,生物利用度均不是很理想。對于II類藥物而言,通常采用制劑技術(如制成可溶性鹽、引人親水基團、加人增溶劑、應用助溶劑、藥物微粉化、固體分散體、納米技術等)增加藥物溶解性;對于III類藥物而言,采用吸收促進劑可政善藥物的膜滲透性。
納米制劑,提高生物利用度
近幾年,納米技術在醫(yī)藥領域應用比較廣泛,口服納米制劑具有諸多優(yōu)勢,如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10-200倍;采用現(xiàn)成生產線即可實現(xiàn);提高療效,誠少用藥劑量,降低毒副作用等。按照納米制劑的形態(tài)和實現(xiàn)效果,其可分為聚合物膠束、納米乳與亞微乳、納米粒與亞微粒、脂質體與泡囊等多個形式,可實現(xiàn)天然活性成分的安全、有效、穩(wěn)定和方便等目的。
張教授以吳茱萸堿在慢病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為例,闡述了口服納米制劑的優(yōu)勢。吳茱萸堿是一種生物堿,提取自吳茱萸中,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如抗腫瘤、抗炎癥、抗菌、抗過敏、抗病毒、減肥等。研究發(fā)現(xiàn)吳茱英堿可通過線粒體和ER途徑誘導小型肺癌細胞的凋亡,但其水溶性差且生物利用度低,而吳茱萸堿口服高效納米制劑可增加活性成分在體內的滯留時間和濃度,將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35倍,減少用藥劑量和毒副作用。對于姜黃素來說,其水溶性差,目前臨床僅有膠囊劑,大劑量服用時胃腸道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且人體吸收性差。試驗發(fā)現(xiàn)姜黃素口服高效納米制劑可將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約70-200倍,比如正負離子脂質納米系統(tǒng)可提高姜黃素藥代和抗癌活性;功能性納米乳多脂質納米載體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活性;堿性多糖納米載體結合超分子技術也可優(yōu)化其特性和生物活性等。
總的來說,口服藥物吸收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不同的給藥途徑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在選擇制劑技術時,既要考慮其溶解度,也要顧及腸滲透性,且需要進行相關的體內外試驗研究。納米制劑不僅可提高難溶性活性原料的生物利用度,還可通過修飾其表面載體達到減慢溶出速率目的,實現(xiàn)藥物在機體中的長循環(huán)性,同時也可實現(xiàn)靶向給藥的效果。但是,納米制劑也面臨部分發(fā)展屏障,未來還需進行更多的試驗去驗證該項載體技術在提高難溶性藥物生物利用度方面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