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原產于地中海、非洲干旱地區(qū),有較強的生存適應能力,現分布于全球各地,我國海南、福建、浙江、云南、臺灣等地也有栽培。現有資料顯示全球有300多種蘆薈品種,目前被商業(yè)化種植和生產的品種有:庫拉索蘆薈、木立蘆薈(日本蘆薈)和開普蘆薈(主產地在南非),其它大多數均是被作為觀賞性植物。此外,云南地區(qū)發(fā)現的“元江蘆薈”是中國最為古老的蘆薈,屬于庫拉索蘆薈的一個變種,隋唐時代傳人中國。
關于蘆薈最早的藥用價值記錄可追溯到3500年前,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艾帕努斯巴皮努斯》醫(yī)學書籍中記載,蘆薈可作為瀉藥使用,同時提及了多個蘆薈處方。之后,全球多個地區(qū)的不同時期就蘆薈的藥用價值分別進行了闡述,包括美容、護發(fā)、傷口愈合、皮膚病等。關于蘆薈的全面研究和探索是在二戰(zhàn)之后,近現代科學研究更是證實了蘆薈的醫(yī)學、藥物、美容應用價值,美國、日本等國更是將其列人藥典,1996年 被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為“21世紀人類最佳保健食品”。
原料選擇的重要性
開普蘆薈是南非特有的一種蘆薈,基本都是以野生的狀態(tài)生長,充足的陽光照射使得該蘆薈葉子較為粗壯,葉肉中有效植物活性成分的純度更高,因具有強大的促進細胞修復和再生功能而受到全球多個科研組織對其功效的研究。南非的蘆薈享譽全球,這兩年“有機”更是成了南非蘆薈產業(yè)主打的一個招牌。收割完成后的蘆薈經過處理后,就可以獲得純凈、甚至可以直接飲用的蘆薈汁,這些蘆薈汁將被運輸到藥廠、化妝品公司等做進一步加工。
目前,庫拉索蘆薈是全球應用最為廣泛的蘆薈品種,又稱為美國蘆薈。該蘆薈葉片寬大厚實,葉內海綿組織(蘆薈凝膠)特別豐富,富含蘆薈大黃素、蘆薈大黃素甙等功能性活性成分,該成分具有殺菌消炎、平衡、抗粉刺、保濕等作用。其中多糖體的分子量多達45萬,是木立蘆薈的40倍以上。此外,庫拉索蘆薈很少出現蟲害問題,在野外種植基本無需使用殺蟲劑,生長環(huán)境在高溫千旱地區(qū),雜草較少,基本無需使用農藥制劑,屬于自然生態(tài)下的種植。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已經成為植物品種在生長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而庫拉索蘆薈這種獨特的生長特性促使其市場競爭更強。
2008年5月,我國衛(wèi)生部批準庫拉索蘆薈凝膠為新資源食品,這也是目前我國允許唯一用于普通食品的蘆薈產品,其可添加到酸奶、飲料、甜點等,其效果類似海藻糖、卡拉膠等增稠劑。然而,國家規(guī)定庫拉索蘆薈凝膠每天的食用量不得超過30克,且產品必須標注“本品添加蘆薈,孕婦與嬰幼兒慎用”,可見即使是安全合規(guī)的蘆薈產品,如果過量使用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